|
白天 |
|
夜晚 |
觀音亭位於馬公市區西海岸,於清康熙三十五年〈西元1696年〉建造,,為澎湖遊擊薛奎所創建,內供奉南海觀音菩薩,至今有三百多年歷史,是佛教的濫殤之地,被列為國家三級古蹟。廟宇經過了數次重修,是在清朝光緒10年(西元1884年)法軍侵襲澎湖造成原本的觀音亭全毀,廟內的文物和兩尊觀音像、十八羅漢像、鐘鼓等全被法軍掠奪一空,劫後廟貌全非。『古鐘亭』的古鐘是康熙35年初建時所建,壁上有何志浩將軍撰、賈景德書的『觀海歌』;迄至光緒17年〈西元1891年〉,澎湖總兵吳宏洛才捐銀重建;廟前的一對雌雄石獅座,民國12年日據時,「澎湖新廳舍」落成,而從舊廳舍門口移來的。民國16年日據時耗資20萬元重建,民國48年鄉賢郭石頭等醵資重修,並增建「望潮亭」一座。
|
大石獅為糯米漿、石灰、黑糖水調和雕塑而成,出自二位不同的師傅,展現工藝之巧,歷百年風霜不墜,儼然成為守護澎湖觀音亭的精神指標。 |
夕陽浪花晚風,足以拂去人們一身的疲勞,所以每當黃昏時候,此地便成馬公市民欣賞落日餘暉的最佳景點。民國90年代澎湖縣政府在觀音亭海邊建造一座彩虹橋,每於落日餘輝遠遠望去,宛如一道彩虹,此即為澎湖每年舉辦花火節饗宴地點。目前於觀音亭新建了親水游憩區、國際風帆比賽中心、又有兒童遊樂場、腳踏車建康跑道、藍球場、溜冰場等公共娛樂設施,可以說是澎湖最美的地標,也是非常好的運動、休閒場所。于清晨與黃昏時分,為馬公居民休憩、運動的首選。
|
祈願牆 |
|
冬天風大時 |
|
觀音亭夜景 |
|
南北斗星君 |
|
關聖帝君 |
|
太乙真人 |
|
六角形地專像龜殼,有長壽之意 |
|
一對白象雕塑,代表觀世音菩薩的座騎 |
|
祈願牆 |
資料來源: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